探索之路的前卫艺术家曹达立——谭平
来源:华彩美术馆 阅读量:2352
谭平
1960年生于中国承德;籍贯:山东烟台 1984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, 获学士学位;1984-1989年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讲师;1989-1994年获得德国文化艺术交流奖学金, 就读于柏林艺术大学自由绘画系,获硕士学位和Meisterschule;2002-2003年 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、教授;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、教授,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。
曹达立能沉静下来,他不受市场的影响。曹老师的画,个人风格是一直这样的,他不像有些人,今天这个流派明天那个流派受影响,不断跟着周围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。从手法上来说几乎没什么变化,包括他的整个画法,画面整体的结构。我觉得他后来一直受着高更的影响,包括他的很多画法。等到了八十年代的时候,他的《昙花儿女》这幅作品我见过,我当时感觉那幅画特别新,在那批人里面,是一种特别新的绘画,很少有这么画的。他那个时候的画是在不断概括,别人还是在局部塑造。给我最简单的感受是他用刮刀,他有一些立体主义,或者说是超现实,梦幻,象征主义这些都有。他画这些女人,这些女人都有很强的象征性。通过一些画法,把画面弄的很破碎,既有高更的又有塞尚的,也有时空交错的超写实主义的。他不属于某一个特定的风格,他就是属于他自己,他处理画面都是按照一种思路在做。
曹达立的画很难归类,色彩很好,像印象派,画的也很棒。正好是在八九十年代我们对外的一些印象派,后印象派时期,很多画家受他们影响很大。学习之后回到创作上的处理方法、过程,我觉得还是从曹老师年轻的时候体现的。美院对他的教育,是在基本功方面,比如塑造人物方面的训练。但是他整个的感觉我觉得是和他的童年有关,和高更有关。他画面的色彩其实是一直很主观的,其他人画的色彩是自然的。有很多人有时候画的挺好,一些技法,和画的东西和自然很像,色彩关系很好,这些都会随着时间改变。但真正的是这个人,这个人的独特性,这个是最核心的。所以曹达立就是曹达立。
这代人每个人的故事都挺有意思的,但能和自己的艺术作品结合起来的人为数不多,曹达立是其中之一。他的作品现在看是越画越好,有很多人到了七十岁以后画就没法看了,或者说他们的画在五十年代、八十年代都还挺好,到后来就没有了。但曹达立不是,在那个时候他没达到他的艺术高峰,在题材上,各方面可能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性作品。在艺术语言上的探索非常的前卫,但那个时候还是和社会有紧密关系的。从整个的艺术作品水平上,曹老师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包括现在新的作品,由于生活阅历越来越多,越来越丰富,他区别于主题性的绘画,所以说他的画如果说有很多处理比较的偶然,主观,就是来自于他没有预设。
我总觉得曹达立和老一代艺术家有点不同,他不在这个圈里。他是北京的画家,北京画院的,在那个时候都是北京的画家。他的画给我的感觉就是刮刀式的,更抽象,他一直在具象和抽象之间。其他的一些画家都是往具体走,他一直不往具体走,他不想按照他们的路子来走,一直寻找另外的路。后来其他流派出来之后,曹达立就慢慢淡出了。他的80年代简单来讲还是对于风格流派的一个摸索实验。
因为之前他的一些新画我都没有见过,上了年龄之后,几乎就没怎么发表,但是在我们80、90年代看他的画的时候我个人非常的喜欢。他的画在那个年代非常有表现性,特别好,却一直未被更好的发掘。关于曹达立先生的画,那时候看是非常强烈的,有些抽象作品很有感觉。他更偏重于形式语言的研究,他是绘画界的老前辈,我该向他学习。
你们(华彩美术馆)有他这么多的作品非常好,他特别幸运,还有很多人流失的东西很多,也都不知道去哪了,想研究起来就非常难,像你们美术馆有这么多他的画,这个投入研究推广,很有价值,太有潜力了!
——摘自华彩美术馆馆长代文华女士和谭平先生的对话内容2016月10日于华彩美术馆